從長遠來看,首先,制造業發展要依靠技術進步和創新,應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強基礎和關鍵領域的創新突破,強化制造強國的戰略支撐?!笆濉逼陂g,中國制造業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再次,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產業素質整體提升,跨越僅在一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瓶頸。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強調,人民幣全球支付排名的躍升是市場的選擇,是與中國貿易規模擴大和貿易份額提升等經濟活動相適應的,同時也進一步加速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二是穩步擴大包括金融市場在內的對外開放?!眹彝鈪R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在國新辦1月21日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受益于疫情之下中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優勢,中國良好經濟發展前景對境外長期資本的吸引力不斷增強,貨物貿易和各類投融資活動總體保持較高活躍度。
根據規劃,到2025年,我國出入境旅游有序推進,旅游業國際影響力、競爭力明顯增強,旅游強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積極服務和對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擴大與共建國家交流合作,打造跨國跨境旅游帶。在全球旅游業發展不確定性明顯增加的背景下,“十四五”時期,我國旅游開放合作之路怎么走。
2021年商務運行穩中向好好于預期郭婷婷介紹,2021年,商務領域發展取得積極成就:一是國內消費逐步恢復,二是對外貿易再創新高,三是吸收外資快速增長,四是對外投資合作和對外援助執行平穩發展,五是多雙邊經貿關系取得新突破。在介紹2021年商務運行總體情況時,郭婷婷表示,商務部立足商務工作“三個重要”定位,開展“5+5”十項重點工作,商務運行穩中向好、好于預期,外貿、外資、消費規模和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占比創四個歷史新高,多雙邊合作取得重大突破,實現“十四五”商務發展良好開局,為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落實“六穩”“六?!币?,堅持商務工作“三個重要”定位,統籌疫情防控和商務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保持商務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商務部綜合司司長郭婷婷、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負責人徐興鋒、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陳春江出席發布會,就“一帶一路”建設、促消費、穩外貿、穩外資、自貿試驗區發展等2021年商務發展熱點進行了解讀,并對2022年工作思路進行了介紹。首破6萬億美元四項行動保障2022年外貿鞏固提升“2021年,中國外貿發展成效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有力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也為全球經貿復蘇作出重要貢獻?!鄙虅詹渴袌鲞\行和消費促進司負責人徐興鋒表示,從全年來看,消費市場主要呈現四個方面的特點和亮點:一是創新驅動特點明顯,二是智能消費較快增長,三是綠色消費蓬勃發展,四是冰雪消費持續升溫。
如何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為何在當前更加強調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業內人士認為,國家高度重視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內外貿一體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開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搭建出口轉內銷平臺等諸多有力措施將加速推進。
談及“十四五”時期現代流通體系的建設重點,張國華表示,將聚焦補齊現代流通體系短板,著眼現代流通體系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現代流通統一大市場,發展現代商貿流通和現代物流兩大體系,強化交通運輸、金融和信用三方面支撐,形成“一市場、兩體系、三支撐”總體發展框架?!兑巹潯诽岢霈F代流通體系建設的四大發展方向,即提高流通現代化水平、構建內暢外聯現代流通網絡、發展有序高效現代流通市場、培育優質創新現代流通企業。同時,圍繞深化現代流通市場化改革、完善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體系等六大領域提出了十八方面、50項任務舉措。
金融服務的載體發生數字化遷移促使金融機構的數字化平臺建設逐漸成熟,但目前中國金融機構仍較為依賴平臺流量,從側面反映了金融機構自身在數字化經營上與天然具有數字化運營基因的互聯網平臺仍存在差距。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除了自身在科技上的持續創新外,還可以通過與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來加速數字化進程。此外,通過向金融機構管理層開展金融科技知識的培訓可以幫助管理層及時跟得上數字化轉型戰略的實施進度,加深其對新型高新技術的理解與運用。
新華社北京1月24日電 近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分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完善實施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組織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進一步健全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推動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實現節能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確保完成“十四五”節能減排目標,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開年以來,穩增長打出組合拳:從穩外貿到促內外貿一體化,從穩投資到擴消費,從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到促進交通體系建設,從優化住房信貸到LPR下調……分析人士認為,穩增長政策密集落地靠前發力,意味著政策合力已經形成并將逐步發酵,經濟“開門穩”可期。